安川机器人保养完成后如何清除保养报警

 安川机器人维修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9-02
安川机器人保养完成后出现的保养报警,多是系统对保养环节的检测反馈 —— 可能因保养后部件未复位、接线未恢复、参数未更新或保养记录未录入引发,并非设备故障,需通过针对性操作解除,避免报警持续影响机器人正常启动与运行。清除保养报警需贴合安川机器人系统逻辑,先识别报警类型,再按 “物理复位→系统操作→功能验证” 的顺序处理,不可盲目强制清除,防止遗漏潜在保养疏漏。安川机器人保养的报警清除核心,在于 “精准对应保养操作、规范执行系统流程”,确保报警解除的同时验证保养效果。
 
保养报警类型识别需优先执行。通过安川机器人示教器或控制柜显示屏查看报警代码与描述:若显示 “保养部件未复位” 类报警(如关节轴锁止装置未解除、安全门未关闭),需对应检查保养时操作的机械部件;若显示 “参数未更新” 类报警(如润滑周期未重置、编码器校准数据未保存),需进入系统参数界面处理;若显示 “接线异常” 类报警(如传感器线缆未插紧、电源端子松动),需检查安川机器人保养时拆卸过的电气连接。部分报警代码会直接关联保养部位(如 “轴 1 润滑报警” 对应轴 1 保养后润滑记录未更新),需对照技术手册解读代码含义,避免误判报警原因,准确识别报警类型是高效清除的基础,能减少无效操作。
 
保养后物理部件复位需细致落实。针对 “部件未复位” 类报警,逐一检查保养时调整过的机械结构:若保养时拆卸过末端夹具,需确认夹具已重新安装到位,连接螺栓按技术手册力矩拧紧,夹具信号线插头完全插入接口;若调整过关节轴锁止装置(如保养时固定关节的工装),需确保锁止销完全拔出,关节能自由活动,工装已从机器人本体移除。检查保养时拆卸的电气线缆(如传感器线缆、电机动力线),确认所有插头均已插紧,线缆按原走向梳理整齐,无挤压或接触不良 —— 尤其是末端执行器的控制线缆,松动易触发 “信号丢失” 类保养报警,物理复位需对照保养前部件状态,确保恢复至正常作业位置。
系统参数与报警记录清除需规范操作。针对 “参数未更新” 类报警,进入安川机器人系统设置界面:找到 “保养周期管理” 选项,将对应保养部位的周期计数器重置(如润滑周期、滤芯更换周期),输入本次保养日期与操作人员信息,完成保养记录录入;若安川机器人保养时执行过编码器校准、负载参数调整,需进入 “参数保存” 界面,将新参数保存至机器人内存,避免参数丢失导致报警复发。清除报警记录时,进入 “报警历史” 界面,选择 “保养相关报警”,执行 “清除选定报警” 操作,不可直接清除所有报警记录,需保留非保养类报警以便后续排查,系统操作需严格按步骤执行,避免误改关键参数。
 
功能验证与报警复查需全面覆盖。报警清除后,先接通机器人电源,观察示教器与控制柜指示灯,确认无保养报警重新弹出;执行空载运行测试,控制机器人各关节轴缓慢转动,测试末端执行器动作(如夹具开合、工具中心点定位),确保所有运动正常,无卡顿或异常声响。复查系统参数:进入 “保养状态监测” 界面,确认各保养部位状态显示 “正常”,周期计数器已更新为本次保养后的剩余时长;检查电气系统状态,确认传感器信号、电机电流均在正常范围。若报警仍未清除,需重新回顾安川机器人保养步骤,排查是否存在未复位部件或未更新参数,直至报警完全解除,功能验证能确保报警清除彻底,避免残留报警影响后续作业。
 
安川机器人保养完成后的报警清除,虽操作步骤不复杂,但需耐心对应保养环节逐一排查。无需依赖复杂工具,重点在于 “识别报警关联的保养操作、规范执行复位与参数更新”,通过细致操作既能快速解除报警,也能验证保养是否落实到位,保障机器人以正常状态投入生产,适配各类工业作业场景的运行需求。​